回收公司 幾場較大降雪之後,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開始湧向瀋陽周邊的滑雪場,去雪地裡盡情享受運動的激情。不過,在全球變暖已成大趨勢的今天,在我國北方地區,降雪已經明顯減少,整個冬季的雪期也相應不斷縮短。 而許多雪場為了確保雪質雪量,以及豐富的配套設施來吸引遊客,已經開始大量地採用人工造雪的方式,來填補雪量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滑雪已經漸漸地從人們利用大自然環境而開展的一項運動,轉變為如今需要以高能耗為代價來支撐的一項奢侈運動。
瀋陽周邊滑雪場4個月約增加287噸碳排放
隨著人工造雪的大範圍使用,滑雪場也就成了用水、用電大戶。據統計,一台造雪機平均造雪量可以達到每日5噸,這就意味著每天要消耗5噸地下水。另有統計,平均一座大型滑雪場每年要使用地下水5萬到10萬立方米用於人工造雪。
在消耗地下水資源的同時,造雪機在將水轉化成雪的過程中還需要消耗電能來進行製冷和壓縮。而一台造雪機的功率平均要達到15—20千瓦左右,如按20千瓦計算,一台造雪機開一天的耗電就是480度。
而一家滑雪場少則擁有三四台、多則有四五十台造雪機,幾乎在整個滑雪季都要依賴人工造雪。因此,用電量十分驚人。 假如按瀋陽周邊有5家滑雪場,每家平均日耗電480度,整個雪期4個月計算,約耗電28.8萬度。
這個數字按照瀋陽目前的燃煤發電來計算,相當於消耗約115.2噸的標準煤,增加了約287噸碳排放。 在水資源緊缺和煤炭資源不可再生的情況下,如此耗能的滑雪場幾乎成了能源殺手的代名詞。
纜車、魔毯、夜滑等都背負耗能巨債 手機回收
其實除了人工造雪機外,在滑雪場內高能耗幾乎隨處可見。比如為了方便滑雪者登上坡頂的索道纜車就幾乎是在營業期間一直耗電運行的。 而許多雪場為了提升品質,更是引進了魔毯,在雪坡上鋪出一條時時滾動的電梯。
現在許多雪場為了延長營業時間,還開設了夜場滑雪,而這就需要在雪場加設大量大功率的照明設施。但其大量消耗電能的事實也不應被忽略。
可以說,每一個去滑雪的人,在參與滑雪運動的同時,就要背負上巨大的能源負債,讓自己的碳足跡迅猛增長。不過,我們並不是號召大家拒絕滑雪。 作為一項有益的運動,滑雪的存在是合理的。 不過我們每個人也應該正確認識到滑雪運動所帶來的高能耗負擔,從而更加註重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節能減排,為自己奢侈的運動做好碳中和,為自己的碳排放買單。
滑雪場對植被的破壞相當嚴重
在許多環保人士看來,滑雪場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通常滑雪場都要位於山區,所以被開發為旅遊場所後,難免會不同程度破壞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山地植被系統,削弱了生態屏障對於治理沙塵暴、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作用,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有資料顯示,滑雪場若維護不當,對植被的破壞將會相當嚴重。春夏季冰雪融化時,滑雪場已開發出的雪道若不植草,將會引發水土流失,進而破壞生態環境。 雖然一些大中型滑雪場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已開始著手夏季的植草維護,但高昂的植草費用仍然讓一些資金實力欠佳的滑雪場望而卻步。據了解,一個滑雪場正常應用於夏季植草的費用平均約為100多元/平方米,這個成本要比開發雪道的費用還高 環保廢料回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