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海洋垃圾首現電腦版

環保促進會大舉執垃圾後發現,玻璃碎片連續三年成為十大海洋垃圾之首,佔一成八,其次是膠袋和飲品膠樽,更首次發現有大堆電腦版垃圾沖上岸。環促會表示,維港污染嚴重,最快要二○一四年才可復辦渡海泳。

業餘游泳總會正在爭取明年復辦渡海泳,但環促會成員兼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說,現時的維港海水處理,只處理九龍這邊的七成五污水,港島那邊的兩成五污水尚未處理,港島北的海域並不適宜渡海泳。他指,本港主要以氧含量和大腸桿菌含量作海水潔淨指標。根據環保署最新數字,今年九、十月的維港氧含量剛剛不達標,低於標準的每一公升有四毫克氧氣;大腸桿菌方面,三級沙灘的標準是每一百毫升有六百一十粒大腸桿菌,維港海水含菌量三年來多數時間超標,十月數字是每一百毫升有二萬二千粒大腸桿菌,是三級沙灘的三十六倍:「在三級沙灘游泳,每一千人游水,有十五人兩日內肚痛。」

環促會主席梁美芬則表示,渡海泳應選在維港兩岸最短距離進行,最近的油麻地海岸已成裝卸區,污染情況更嚴重。

首發現電腦版沖上岸
何建宗指,雖說當局在○八年起啟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但由於污水廠採用化學強化,只能淨化八成污水,水未稀釋便流出海,加上污水喉太短,只流到南丫島,結果污水再飄回維港。何建宗直指,近三年維港海水惡化,是跟污水廠有關。他指出,污水廠早在殖民地時代提議興建,專家多提倡能淨化九成污水的生化技術,但英國人不懂生化,只懂化學強化,導致污水廠淨化效果不佳:「要等二○一三年污水廠加氯氣才改善情況。」

環促會在九月十八日至本月十二日,組成二千九百人義工隊,在本港四十五個海岸地區進行六十九次清潔,清理超過八點一噸垃圾。去年,促進會有二千五百多名義工執垃圾,清理七公噸海洋垃圾,平均每人檢獲垃圾數目相若。

促全面管理海洋垃圾
義工檢獲過萬個玻璃碎片,佔檢獲垃圾的一成八。環促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說,本港只得酒店業玻璃樽回收計劃,回收再造的玻璃數量,只佔玻璃產品一小部分。

垃圾膠袋由第三大海洋垃圾「進駐」第二。環促會高級顧問鄭竟琳表示,檢獲膠袋由○八年的四千多個,增至今年五千七百個。海洋垃圾百分比由前年的百分之四點七,增至今年的九點三。鄭說,膠袋稅未能改善膠袋廢物問題,公眾回收設施亦不足,當局應加強教育和提供相關設施。

鄭竟琳說,檢獲垃圾還包括石油氣罐、車軚,義工更首次發現大堆電腦版,「以前未見過(電腦版),可能是走私船跌落海。」環促會促請當局,在防止海洋拋棄垃圾方面,實行全面管理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