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大腦主宰人的活動,一旦變異便牽動全身。香港神經外科學會指出,其實本港每年約有1000宗腦腫瘤個案,當中包括良性或惡性的腫瘤,但醫管局 癌症資料庫的數據只記錄每年約200多宗惡性腦腫瘤數字,即有八成個案被忽略,故學會自發籌組本港腦腫瘤數據資料庫,希望對日後解碼大腦疾病有幫助。
腦腫瘤新症每年逾千宗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浦勤孫表示,其實頭顱內任何不正常的組織增生都屬腦腫瘤,共有120多種,大部分成因不明,有可能與基因突變、遺傳、放射治療衍生的輻射 等有關,「不過任何性別、種族、社會經濟背景的人都一樣有可能患上腦腫瘤」,而65歲以上人士患病風險比一般人多4倍,病徵包括早上頭痛、嘔吐、視力衰退、記憶衰退、認知力下降等。
醫局資料庫僅記錄惡性
香港神經外科學會主席黃志強認為,本港對腦腫瘤的認知不足。他指出,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00多宗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癌症個案,但這些數據未統計本港私家醫院以及良性腦腫瘤個案。他說:「即使是良性的腦腫瘤也可以很嚴重,有可能影響腦部控制語言、視覺、認知、平衡、活動能力等部分,同樣有生命危險。」
良性瘤可致命 及時治療可癒
從事美容業的李女士,2005年開始視覺出現重影,替客人按摩時被客人說她手指僵硬,她膚色轉黑,求診下發現腦部出現一個如網球般大小的良性腫瘤。她決定博一博接受切除手術,手術後一直昏迷不醒,兩個月後奇蹟蘇醒,但發現自己動彈不得。憑著她過去一年努力接受 物理治療,目前已可以用手杖慢慢走路。
黃志強指出,類似李女士的良性腦腫瘤並不罕見,學會統計了08年7月至09年6月的全港數字,包括私家醫院及良性腫瘤的數據,發現香港每年有1031宗新症,估計全港發病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宗。而在這些腦腫瘤中,最毒的是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或稱GBM),每年約有52宗新症,由於癌細胞會快速地滲入和毁壞腦部附近組織,患者存活期約為12個月至14.5個月左右。黃志強強調,只要及時療,不少腦腫瘤患者可完全康復 物理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